古籍版本鉴定丛谈——版本学与目录学(一)

2022-10-21

版本学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它研究的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图籍著述的增多而日益丰富起来。那么,版本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简而言之,它是以各种图籍的抄本、批校评注本、稿本和印本等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细致地说,它是以这些版本,特别是以印本的纸张、墨色、字体、刀法、藏章印记、款识题跋、刻印源流、行款版式、封面牌记、何者精善、古今真赝以及传抄情况等,作为研究对象的。

为了对版本学的发展和“版本”一语的含义有一个比较确切的了解,这里先谈谈“版本”一语的来源。

“版本”一语的来源,是在印本书出现以后产生的。在印本出现以前,只有“本”的说法。“本”的使用,是从西汉开始的。《北齐书》卷四十五中说:“即欲刊定,必藉众本。”樊逊所谓:“按汉中垒校尉刘向,受诏校书……合中外书若干本,以先比较,然后杀青。”可见“本”之使用,在刘向校书中秘就已经产生了。证以李善注《文选·魏都赋》引《风俗通》云:刘向在《别录》中有“讎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讎也。”而他所藉的众本,有所谓中书、外书、太常书、太史书、臣向书、臣某书等本。由此可知,“本”即一书的不同写本。“本”的命名之意,是说“杀青治竹所书,改治已定,略无讹字,上素之时,即就竹简缮写,以其为书之原本,故名之曰‘本’,其后竹简既废,人但就书卷互相传录,于是‘本’之名,遂由竹移之纸,而一切书皆可称‘本’矣”。对于“本”的意义,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一有这样一段话,他说:“书之称本必有所因,《说文解字》云:‘木下曰本’。而今人称书之下边曰‘书根’,乃知‘本’者,因根而计数之词。……赫蹏纸,颜师古注,今书本赫字或作击,是书本之称,由来已久。至宋,刻板大行,名义遂定。”唐、五代后,镂板盛行,一书刻成,相率模印,与杀青上素之义颇相符合,故称为“版本”。

版本一语,开始见于文献的,就所知见,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说:“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人不多有,而藏者精于讐对,故往往皆有善本。学者以传录之艰,故其诵读亦精详。五代冯道始奏请官镂六经板印行;国朝淳化中,复以《史记》《前后汉》付有司摹印。自是书籍刊镂者益多,士大夫不复以藏书为意。学者易于得书,其诵读亦因灭裂。然版本初不是正,不无讹误。世既一以版本为正,而藏本日亡,其讹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至南宋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有:曾以家塾所藏唐石刻本、晋天福铜版本、京师大字旧本、绍兴初监本、监中见行本、蜀大字旧本、蜀本重刊大字本、中字本、又中字有句读附音本、潭州旧本、抚州旧本、建大字本、俞韶卿家本、又中字凡四本、婺州旧本,併兴国于氏建安余仁仲凡二十本,又以越中旧本注疏、建本有音注疏、蜀注疏,合二十三本,专属本经名士,反复参订等语,这是“版本”一语见于较早的文献记录的情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版本”已从专指刻本而言的内涵在逐渐扩大,如唐石刻本、晋天福铜版本。换句话说,“版本”的内涵已经具有了非雕版印本和雕印本的意义。到了近代,“版本”的含义更为广泛,它把非雕版的影印本、石印本、拓印本、铅印本、晒印本、钤印本、油印本等也包括在内了。

格式引文:魏隐儒著.古籍版本鉴定丛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