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版本学的渊源,必然要涉及目录学的兴起。开始,版本学是作为目录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和目录学同时产生的。对于目录学的建立,我国学者认为,它的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删诗、书之际。但主要认为目录学的正式建立,是在西汉成帝刘骜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刘向受诏校典中秘群书开始的。后来他的儿子刘歆又继续为之。向歆父子先后分别撰《别录》《七略》,它的体系才逐渐完备,目录学也就从此建立起来。
图书典籍是社会进步、科学文化发展的记录和总结。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促使图籍著述日益增多。反之,图籍著述的增多也促进了社会、科学、文化的新发展。在这个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科学文化向着更高阶段发展;另一方面,图籍著述种类和数量愈益繁多。这样,整理和研究图籍文献的工作也就随之而提上了日程。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前,图籍的复制,只靠手写传抄一途,无论是简策还是卷子,都不例外。而传抄过程中是难免鲁鱼亥豕的错误的。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复制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由于写样、上版,雕镌和刷印等步骤的增多,虽几经核校,终难消除脱漏和讹谬。加之雕版材料本身特质的局限,如刷印数量过多,版片必致漫漶不清,且版片又极易遭到兵燹水火的毁损,所以同一图籍,就有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学人编纂校订的不同刻本。这样,不仅某一刻本会有脱漏讹谬,就是刻本与刻本之间也会产生差异。因此,在整理和研究文献时,不但要分析各种著述的渊源,即所谓“考镜源流,辨章学术”,著录其卷帙多少,而且要广搜众本,校勘其字句异同和讹谬脱漏。整理和研究文献,就是对某一著述的解题叙录、条类编目、校勘舛误和考订版本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最初,这几个方面的研究都综合在一起,称为目录之学。刘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就是这种综合的开山。
在刘氏父子相继典校中秘群籍的时候,他们所搜集的众本都是写本,今日版本所研究的一些内容,如纸张、墨色、字体、刀法、初刻、后印、翻刻、递修、装帧式样等还没有出现。当时考订版本,在研究和整理文献的工作上,还不十分繁杂。但到印刷术发明之后,整理和研究文献工作就出现了纸、墨、字体、刻书序、跋、牌记、封面、藏章印记等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确切的考订,就会给文献整理和研究工作造成困难。如果还像以往那样,把版本学的研究仍附于目录学的综合体系之内,就很难负起它所应研究的丰富内容的重任。所以,版本学开始从作为目录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说从一个附庸部分,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成为目录学的一个分支。它在目录学的体系中的位置,可以下表示之
版本学,既然由于图籍整理和研究的历史需要,形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那么,它研究的特点是什么呢?对于版本学,顾廷龙先生有一段话,说得很中肯。他说:“什么叫做‘版本之学’……在印刷术发明之后,经过不断的刻印,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本子。有了许多不同的本子,就出现了文字、印刷、装帧等方面的许多差异。研究这些差异,并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其规律,这就形成了版本之学。”(顾廷龙:《版本学与图书馆》)
版本学虽然已经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和目录学以及目录学的各个分科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格式引文:魏隐儒著.古籍版本鉴定丛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