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古籍版本的类型

2022-12-21

如前所述,作为一门学科,版本学的历史,已有近两千年了。一般认为它创始于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那时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手写本。由于时代的局限,当时复制图籍主要靠手写。刘向刘歆父子所典校的就是写本。存在于各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讹谬脱漏,至于雕版印刷发明之后的版式、字体、刀法、纸张、墨色、装帧式样、版刻源流、古今真赝等问题尚未出现。版印昌盛以后,印本间的差异日增。刻印地区、时代先后、官私刻书单位、版式模样、装帧形式、刷印先后等多方面的问题,成为研究版本学的主要对象。尤其是在鉴定古籍版本的古今真赝、粗劣精善,而给学术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以及确定文物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为了加深对这些方面规律性的认识,对古籍版本的类型应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帮助人们提高鉴定古籍版本的准确性。

这里按照不同属性划分为各种类型,并列举例证诠释如下:

1.按照刊刻时代区分有唐卷子本、五代刻本、北宋本、南宋本、辽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等。

唐代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但雕印本图书流传下来的却非常少。所见到的多是写本经卷,且多是卷子装,世称“卷子本”。迨至五代冯道开始校刻九经。历经宋、辽、金、元,以至明、清、民国,沿用旧法雕印图书,除部分佛经仍用卷子装订外,其刻印图书则多用折叶订册。

2.按照刻书单位性质区分有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官刻本中又可分为中央机关刻本和地方机关刻本。中央机关刻本有国子监本、兴文署本、经厂本、武英殿本、内府本等。地方机关刻本有府学本、州学本、县学本、各路儒学本、郡庠本、藩府刻本、扬州诗局本、各地书院本、官书局本,等等。

监本: 自五代起国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设有刻书机构。各朝国子监刻印的书,称为“监本”。明朝在南京和北京设有两个国子监,南京国子监刻印的书称“南监本”;北京国子监刻印的书称“北监本”。南北两监先后刻印的《廿一史》,著称于世。

兴文署本: 元代中央机关刻书著名的是兴文署。所刻《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刻印俱佳。

经厂本: 经厂是明代司礼监所属的刻书机构,所刻各书,世称“经厂本”。经厂本的特点是书品宽大,行字疏朗,版心上下黑口。初印本卷首多钤有“广运之宝”大朱方印。主持其事的多是宦官,所刻各书校勘不精,错讹较多,讲求形式,不重内容。

殿本、内府本: 清朝中央刻书机构设在武英殿。所刻各书,世称“殿本”。明清两朝,宫廷内部刻印的书,通称“内府本”。

府学本、州学本、县学本、各路儒学本、郡庠本: 是指各府、州、县等地方机关设置的教育单位所刻印的书。

藩刻本: 明代皇子在封地藩府所刻印的书,称“藩刻本”。

扬州诗局本: 清康熙年间,曹寅(字楝亭)主持扬州诗局。扬州诗局刻印的书为扬州诗局本,其纸墨工料都选上等,多用开化纸,字写刻软体,为清朝刻本之代表。

书院本: 书院初为官设教育机构。宋王应麟《玉海》称:“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此为设置书院之始。其后宋、元、明、清,凡好事出资办学者,设立书院。如宋之白鹿书院、岳麓书院;元之广信书院、梅隐书院、梅溪书院、西湖书院;明之义阳书院、养德书院、承训书院、勉学书院;清之紫阳书院、南菁书院、船山书院、粤秀书院等。各地书院刻书,称“书院本”。

局本: 清同治年间,曾国藩以提倡文化为名,在安庆设治山书局。后来,江苏、浙江、四川、安徽、广东、湖北、湖南、江西、山东、山西、直隶,相继设立官书局,这些书局刻印的书,统称“局本”。

家刻本、家塾本、私刻本: 是指私人出资刻印的书。家刻本中有以室名称呼的,如宋廖莹中“世綵堂本”、余仁仲“万卷堂本”;元郑氏“积诚堂本”;明之华燧“会通馆本”、华坚“兰雪堂本”、范钦“天一阁本”、苏献可“通津草堂本”、洪楩“清平山堂本”、袁褧“嘉趣堂本”、汪廷讷“环翠堂本”、毛晋“汲古阁本”;清纳兰性德“通志堂本”、金檀“文瑞楼本”、金农“般若庵本”、吴骞“拜经楼本”、鲍廷博“知不足斋本”、黄丕烈“士礼居本”、秦恩复“石研斋本”、汪士钟“艺芸精舍本”、徐乃昌“积学斋本”;民国董康“诵芬室本”、陶湘“涉园本”等。

有以姓名称呼的,如宋之“黄善夫本”“周必大本”;元之“丁思敬本”“魏天佑本”;明之“傅若川本”“陆元大本”“黄鲁曾本”“吴勉学本”、“吴琯本”;清之“胡克家本”“汪喜孙刻本”“许梿刻本”“薛福成刻本”等。

也有单以姓称呼的,如“王本史记”,指明王延喆翻刻宋本《史记》,刻印较精,世间常以此本冒充宋本。“闵刻本”“凌刻本”,指明闵齐伋,凌濛初两家所刻各书,其中多以朱墨套印。缪刻《李太白集》,指清缪曰翻刻宋本《李太白集》,刻印俱佳,为翻刻宋本之杰作,为世所称道。

各朝代、各地区凡以刻书为商的,不论其字号如何称谓(如书棚、书铺、书堂、书林、书肆、书店、书局等),其所刻书,习惯上统称为“坊刻本”。

3.按地区的不同区分有:浙本、闽本、蜀本、平阳本;外国刻印的有朝鲜本(也称高丽本)、日本本(也称东洋本)、越南本等。

浙本: 宋代浙江地区所刻之书,无论中央或地方,统称“浙本”。浙本刻印精工,为宋本之冠。浙本中又可细分为“杭州本”“衢州本”“婺州本”“温州本”“明州本”“台州本”“绍兴本”“宁波本”“金华本”等。

蜀本: 蜀,是四川的简称。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世称“蜀本”。蜀本字大、纸白,字用颜体,刻印认真。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评宋刻本书:“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蜀本中又可分为“成都本”“眉山本”。

平阳本: 平阳又叫平水,为今之山西临汾一带,是金代刻书中心地区。今残存于世的《刘知远诸宫调》就是金代平阳刻本。

高丽本、朝鲜本: 朝鲜刻印的中文古书称“高丽本”或“朝鲜本”。我国印刷术传入朝鲜较早;朝鲜刻印的书传入我国的也很多。朝鲜刻本无论是雕版印本或是活字排印本,刻印纸张都很精湛;书品宽大,字多写刻软体,用洁白坚韧的高丽皮纸。展卷阅读,清晰悦目,给人以舒适之感。

东洋本、日本本: 日本刻印的古籍,称“东洋本”或“日本本”。日刻古籍(见图26),印工也很精巧,多用“美浓纸”(或称日本皮纸),洁白细薄,且有韧性,近似朝鲜本,但字体和装订形式,远不如朝鲜本美观、大方。有的行间注平假名或片假名(日文字母),辨识版本比较容易。

格式引文:魏隐儒著.古籍版本鉴定丛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