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由国家图书馆、中国古籍保护协会、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协会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古籍修复技艺专业委员会、典籍文创工作委员会、古籍编目专业委员会协办,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塞北流金 焕发新彩——国家图书馆西夏文献保护修复成果展”在国图·津湾文创空间成功举办。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天津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副会长钟英华,天津城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鹏,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茁,财通证券天津分公司总经理高昆、天津图书馆馆长李培等嘉宾和天津古籍公藏单位代表、古籍保护企业代表50余人出席活动。开幕式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主持。记录,有着参考和凭证的重要价值,大量档案需要长期保存,其中一部分需要永久保存,但承载档案内容的物质材料会受到自身寿命以及各种磨损等限制。想要对档案材料进行保护,只有进行档案修复,尽可能地延长档案的寿命,才能缓解这一矛盾。
展览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了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保护修复成果,旨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向业内和社会宣传推广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国家古籍保护的责任担当,以推动新时代古籍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成果展分为文献来源、文献价值、破损情况、装帧形式、工作模式、技术流程、项目成果等板块。展览已于春节前预展,将持续至2月28日结束。
开幕式上,熊远明、钟英华、高昆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并与李茁、赵鹏共同为展览剪彩。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陈红彦和修复师谢谨诚向来宾介绍了西夏文献保护修复项目情况和项目实施过程。现场播放了片花《西夏文献保护修复纪实》。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人员移步参观了西夏文献保护修复成果展。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
熊远明致辞
天津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副会长
钟英华致辞
财通证券天津分公司总经理
高昆致辞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
刘惠平主持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陈红彦介绍
西夏文献保护修复项目情况
2015年,国家图书馆入藏了一批西夏文古文献,该批文献距今七八百年,横跨西夏和元朝两个时期。部分文献很为珍稀,如保存较为完整的西夏童蒙读物《新集碎金置掌文》为国内罕见,西夏谚语集《新集锦合辞》更为国内首件,另有写本《三才杂字》及品类丰富的西夏文佛经。这是近百年来发现的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版本与装帧形式最多的一批西夏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该批西夏古文献入藏时状态极差,普遍存在撕裂、缺损、水浸、污损、粘连、板结等多重病害,表面附着大量谷物、泥沙、尘土、毛发等杂物。据文化行业标准WH/T22-2006 《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约有85%可认定为一、二级破损。从2017年起,在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和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和公益资助下,这批弥足珍贵的西夏文献,由国家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实施了保护性修复。
在修复过程中,遵循“整旧如旧”“最少干预”“抢救为主,治病为辅”“过程可逆”的修复原则,在专家指导下,修复中心制定了针对性修复方案并展开修复操作。借鉴“天禄琳琅”修复项目的成功经验,项目也设立了首席技术专家责任制,在具有40余年修复工作经验的“全国技术能手”刘建明率领下,依托国家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的人才培养机制,由老中青年修复师组成的修复团队,于2022年10月完成了130余册(件)西夏文献的抢救性修复工作。
西夏文献抢救性修复工作得以高标准的展开,推进中使用了多项国家图书馆在研的科研项目成果,档案记录、性能测试、补纸选配、染色加工、随行科研等工艺流程在实施中都得到较大提升。西夏文献是西夏历史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史证。曾经糟朽、絮化、粘连、污损的西夏文献经修复后渐趋完整、文本清晰,焕然一新,不仅为学界打开了一扇崭新的文献之门,也为世人展现了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记忆,将极大推动国内外西夏学的研究;受惠于此,国家图书馆参与项目的青年修复师的修复技艺亦得到迅速提升,有力地推进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浩如烟海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为我国各民族实现文化融通互鉴,塑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基因图谱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这批西夏文献的成功修复,得益于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从社会公益责任出发,打造了“一善染心”财通公益品牌,主动资助和支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在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引导下,从2017年至2022年连续5年,财通证券投入数百万捐助善款,扶持了国图新入藏西夏文献的保护修复,取得了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打造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双重效益。
古籍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抢救性修复实践,是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公共文化建设的良好示范,说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推进,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依仗代代古籍守护者的孜孜以求。无论是公藏还是私藏,无论是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呈现更多古籍保护的精彩成果。传承文明,将百代芸香。
(来源:中国古籍保护协会)